B端:产业互联网基本逻辑

知识共享 Alvin Rong 58次浏览

基本逻辑B端

产业互联网是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渗透传统产业链各环节并进行改造重塑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思维将生产流程有限打通,建立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相互联结,实现生产的快速响应与协同。其中,就产业互联网的流量逻辑来看:

1. 连接什么

传统互联网的连接对象是消费者(用户),流量即用户,表现为用户数量、用户使用时长等,连接目的是信息获取、消费休闲、体验提升,从用途来看,流量主要集中在资讯、社交通讯、电商购物、休闲娱乐四大领域。产业互联网的连接对象是生产者,流量即生产者,连接目的是提高生产者的效率、帮助他们降低成本。连接对象的特征决定了产业互联网的流量逻辑不是基于消费者的注意,而是基于为生产者带来的价值和效用。对于生产者来说,“连接”提供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需求匹配(Matching):回归互联网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本质,创造供给方与需求方的连接。

二是过程优化(Optimizing):依靠数据和新技术优化运营与服务。

三是协同生态(Synergizing):生产者共同组成生产网络,在资金、供应链、物流、客户等层面实现生产协同。


2. 连接的路径

产业互联网的全部价值,都来自其为生产者创造的效用——只有生产者收入提升或成本节约的部分才是产业互联网创造的。产业互联网对各个行业的重塑有两条主要路径:

一是巨头引领的模式转变:由行业巨头与互联网科技巨头引领,以阿里提出的新零售,富士康、三一重工实践的工业互联网为代表。

二是业务场景驱动的功能性产品服务推广:由行业专家与技术创新者引领,以ERP 系统,用友、有赞等 SaaS 服务为代表。

3. 连接后如何变现


一是解决方案与产品服务。

知识流量付费模式,适用于解决方案、软件系统、设备部署服务,对于生产者来说存在一定的试错风险。服务者的关键是品牌与解决方案能力。

二是流量付费或周期定价。

资源流量付费模式,适用于云服务、SaaS产品、通信等基础服务,生产者的试错成本较低,能够为服务者带来长期持续收益。服务者的关键是用户存留。

三是成本节约和收益分成。

成本流量付费模式,往往需要服务者承担初期部署的人员、技术、服务风险,对生产者和服务者的信任度和配合度要求较高,但能够为服务者创造可观收益。


喜欢 (0)